
上个月和锦州烧烤店老板喝酒,他说在抖音投了3万找网红推广,结局来的全是沈阳人——车程两小时谁来吃串啊?这事儿让我突然明白:在锦州搞推广,不懂本地媒介特性,烧钱都烧不出响儿。
一、锦州媒介江湖有啥门道?
先说个冷学识:锦州本地资讯号阅读量比省级大号高4倍!去年某连锁超市测试过,同篇促销文案发在"锦州通"和"辽沈晚报"上,到店转化率差了11倍。
三大必投平台:
- 锦州通行广播线上版(中老年客群精准)
- 本地KOL探店号(粉丝5万以下的更吃香)
- 社区微信群(尤其古塔、凌河两区)
对比省市级媒介效果:
平台类型 | 千次曝光成本 | 到店转化率 |
---|---|---|
省级媒介 | 80元 | 0.3% |
本地号 | 35元 | 2.1% |
二、方言梗才算是流量密钥
凌河夜市卖炸枣的刘叔,去年在文案里加了句"这味儿真dei",单条视频播放量破50万。懂行的都明晰:在锦州用"得劲""晌活"等方言词,互动量能翻三倍。
方言植入指南:
- 促销消息用"贼合适"替代"超划算"
- 服侍承诺用"肯定给你整明白的"替代"专业保障"
- 美食描述用"这口儿小时候的味儿"替代"传统工艺"
重点提醒:去年有楼盘广告写"买房就四有面儿",结局被吐槽太刻意。要自然得像邻居唠嗑才行!
三、5000块预算怎么花出5万效果?
说个真实案例:太和区汽修店老板把预算拆成三份——
① 2000元找10个出租车司机发朋友圈(文案带定位)
② 1500元在锦州吧做置顶帖(带维修过程实拍图)
③ 1500元投本地车友会公众号(送免费检测券)
结局当月新增顾客230人,还有个意外收获:的哥自发推荐乘客来修车,组成裂变效应。
低成本组合拳:
- 用锦州电视台素材剪二创视频(省拍摄费)
- 联合社区搞"以旧换新"活动(蹭创城热度)
- 把广告印在共享单车车筐(专投重点街区)
四、翻车案例的救命锦囊
去年古塔某火锅店搞噱头,文案写"比海底捞还鲜的羊肉",结局被网友扒出用冷冻肉。他们补救措施堪称教科书:
- 老板直播自抽耳光(真打,留红印子那种)
- 推出"自黑套餐"(菜名改叫"打脸鲜切肉")
- 邀请食客当品鉴官(每月白吃三顿换差评)
现在这家店反而成网红打卡点,秘诀就一条:用锦州人特有的实在劲儿化解危机。
最近发现个新趋势:锦州宝妈群正在取代传统媒介。某母婴店在5个妈妈群做试用装申领活动,300份样品引來2000人到店。故此啊,在这座"山海福地"做推广,找对路子比砸钱重要多了,就像烀饼得配豆腐脑——组合对了才叫地道!
标题:在锦州做推广为啥总差临门一脚?
地址:http://www.wenfangge.com.cn/xinwen/117725.html
免责声明:文芳阁软文营销平台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