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集

行业变革成功案例精选 步入网络时代,各行各业皆不能独善其身,皆需进行转型。对于传统产业而言,转型乃需勇气的举措。我精心为大家收集汇编了行业变革成功的案例,让我们一起一探究竟吧。 行业变革成功案例篇1:万达集团 2015年1月17日,王健林在2014年工作报告中正式宣告万达启动第四次变革计划,变革核心内容为转向以服务业为主的企业,涉及万达集团及万达商业地产的变革。 变革后的万达将实施新的运营模式,并加快发展文化旅游、金融、电子商务等三大产业,至2020年形成商业、文化旅游、金融、电商等四大板块基本相当,实现全面变革升级。 作为目前最为传统的重资产产业中的领军企业,万达四次变革,每次都能把握住节奏。此次,万达做出的转变极有可能推动整个地产界的进程:房子未来可能免费,收费的环节在服务。房子可能只是一个流量的入口,这才是真正打动人心的地方!

行业变革成功案例篇2:诚品书店 诚品书店颠覆了传统的书店卖书模式。在诚品书店,除了买书外,每一层还有无数的创意礼品店、特产店,甚至还有一些自有品牌和私人定制的服装店、时尚用品店,顶楼有画廊、互动空间,楼下有餐厅、咖啡馆、超市、鲜花店,但在布局上让人感觉以书店为主。 这种商业模式需要庞大的客户流量作为依托,初期为培养流量,只做最有粘性但利润空间狭窄的商品——图书。而当读书人都把诚品作为买书和读书的圣地时,再恰如其分地引入符合读书人品味和诉求的其他创意服务和餐饮等增值服务,让这一客户群体感受到更好的一站式体验。 国内类似诚品书店的书店变革不少。但是品途网认为,大部分只是得其形而未得其神。请注意一点:诚品书店更注重场景的融合。而不是简单的在书店卖咖啡、卖衣服等附加消费品。他们重视了“场景”的概念。

行业变革成功案例篇3:洛贝 洛贝是一家集研发、生产、营销推广于一体的传统小家电企业,主营业务包括:各类家用、商用中高端净水器、电压力锅、米糊机等厨房小家电。其中电压力锅品类定位于中高端市场,整体在该行业排名第四。 洛贝位于东莞市松山湖国家高科技园区,工厂占地面积50多亩,拥有办公大楼、研发中心、生产中心等。近两年来,传统渠道受市场大环境及渠道碎片化的影响有所下滑,而电子商务与礼品渠道有所增长,但增长速度较慢。行业特点:产品开发周期较长,成本较高。 2003年委托商标事务所注册“乐邦”商标,但由于企业重视度不够,三年后发现商标被抢注,损失了一部分客户和市场,前期投入了两亿多的市场推广费付之东流。后来重新注册新品牌“洛贝”。期间引入经理人团队,但是企业发展并不尽如人意。2009年企业重新定位,认为企业还处在创业成长期,随着渠道碎片化趋势的发展,公司王总成立新渠道部,开发礼品渠道,电视购物,电子商务等渠道。由于团队不熟悉电子商务如何操作,几年运营进行了多方位尝试,也入驻了天猫、京东、国美在线、苏宁易购平台,虽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进步,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问题。2015年公司规划要在电子商务方面进行大的突破。

行业变革成功案例篇4:加多宝集团 2015年5月加多宝推出金罐凉茶扫一扫,形成互联网生活圈子。 该生活圈逻辑就是“因罐子而生”,消费者因口渴买加多宝,通过扫一扫进入互联网生活圈,然后链接其他朋友,或完成其更便利的生活,从而改变消费者消费快消品时的孤立状态,而让每个罐子成了生活圈中的便利入口。 根据加多宝官方的解释,金罐加多宝将围绕美食、娱乐、运动、音乐四大主线,整合现有资源优势,计划每月围绕一个主题为消费者提供心动福利,这样,在未来即可以为用户串联起数以万计的生活方式。 加多宝向来以营销策略见长,这次表面上看还是为了促销,但是却为零售业的未来提供了想象的空间。零售业未来竞争的可能不仅仅是短期的销量,而是一个生活圈的粘性。

行业变革成功案例篇5:苏宁集团 今年1月12日,苏宁董事长张近东在苏宁春季部署会上宣布,首次成立苏宁物流集团和苏宁金融集团,加速两大业务板块产业化发展、独立化运营的能力,全面提升行业竞争力。 张近东将苏宁的转型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苏宁易购。 第二个阶段线下的互联网化,加强移动端布局和O2O融合。 第三个阶段供应链互联网变革、互联网金融、物流社会化和公有云,从而实现全面的互联网化。 苏宁转型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造门店,建立线下云店,改善用户体验,这才是O2O的真正诠释。难怪都为其点赞背书!

推荐阅读: 1. 传统行业转型“互联网+”的三大案例分析 2. 80后成功人士创业案例 3. 家族企业成功案例分析 4. 90后年轻人创业成功案例故事 5. 创新成功的案例究竟有哪些 传统营销的案例实践 芬必得是中美史克旗下最大的止痛药品牌,自1991年率先进入中国市场。对比竞争产品来看,芬必得以非流体类抗炎药布洛芬为主要止痛成分,采用先进的缓释胶囊技术,使药力在12小时内持续释放,止痛效果更加持久。但中国市场环境特殊,中国人通常认为是药三分毒,何况是西药止痛药,副作用更是被夸大,如会损及大脑、会上瘾等等。这样在消费者中形成了一种对西药止痛药的畏惧心态,还有人认为苦痛“忍忍”就过去了,不及时治疗。

芬必得作为中美史克旗下最显著的止痛药品品牌,自1991年起率先踏入我国市场。与同类产品相较,芬必得主要采用非液体型抗炎药布洛芬作为止痛成分,并运用先进的缓释胶囊技术,确保药效在12小时内持续释放,从而实现更持久的止痛效果。然而,鉴于我国市场环境的特殊性,许多国人普遍认为“是药三分毒”,尤其是西药止痛药,其副作用常被过度放大,如损害大脑、容易成瘾等。这种观念在消费者中形成了一种对西药止痛药的恐惧心理,甚至有人认为痛苦“忍耐”一下就能过去,不必及时治疗。

芬必得在上市初期主要在医院渠道进行推广。1993年,由精信广告接手市场传播工作,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通过情感化的方式提升品牌形象。

随后几年,芬必得迅速崛起为领先的止痛药品。随着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也推动了整个类别的发展,市场上开始涌现更多合资品牌。在医院渠道,其他产品也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推广,如针对肌肉骨骼疼痛及关节炎等。芬必得也相应调整策略: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其主要处方来自于治疗肌肉骨骼疼痛,消费者也开始逐渐建立芬必得在此方面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印象。因此,芬必得加强在医院渠道的品牌沟通,有针对性地推出三款DA,分别针对牙痛、头痛和痛经。在广告传播方面,则专注于推广其在“肌肉骨骼疼痛”领域的专长,通过一系列产品和战术性广告(如赞助体育赛事等),宣传产品的独特卖点,加深“芬必得持续快速止痛”的信息。

经过一系列的运作,调研显示芬必得在消费者中的无提示认知率超过60%,而40%的消费者认为“芬必得是一种有效的止痛药”。将品牌情感化:无需忍受痛苦 1995年后,众多合资止痛产品纷纷涌入我国市场。泰诺、百服宁、扶他林、拜尔等不仅在专业渠道进行投资,更在电视媒体上频繁投放广告。精信广告认为,只有深入了解消费者对疼痛的看法,才能使芬必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经过市场调研发现,消费者当时仍然认为疼痛只是小问题,忍耐一下就能过去,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寻求治疗。然而,精信认为应该同时在产品和情感层面上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从消费者忍受痛苦的事实出发,发展出一个强有力的消费者利益点,即“无需忍受痛苦”,并以此为出发点,为芬必得定制了全新的主题广告《庄泳篇》,自1995年2月开始投放。两年后又制作了《刘晓光篇》,逐步强化了“无需忍受痛苦”的利益点,同时通过探索专门的市场领域如痛经等,进一步扩大芬必得的使用人群和品牌知名度。

品牌的自我突破:无痛苦世界,自由自在 经过七八年的发展,芬必得已稳稳占据我国止痛药市场的领先地位。然而,随着市场竞争品牌的日益成熟,芬必得的领先地位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经过长达两年的“自我突破”筹备,到2000年年初,芬必得终于找到了将疼痛与止痛结合的最佳切入点,将品牌提升到一个感性的层面,超越了仅仅从实际利益点满足消费者需求,将产品利益提升到精神层面。精信从消费者心理需求出发,创造了一个“无痛苦世界”的概念。当你没有痛苦困扰时,你存在于一个无痛苦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你可以尽情享受自由自在的快乐。这是一个从产品的最终利益点出发(即你无需忍受痛苦,芬必得可以解放你的身心,带给你12小时持续缓解疼痛)而极具突破性的创意概念。

广告播出后,消费者接受程度很高。整体喜欢程度超过66%,品牌知名度也维持在67%以上(2000AdVantage调研)。而且,大多数消费者都感受到了解除痛苦后自由自在的信息,并认可芬必得这种形象转变。该广告也被评选为2000年广州观众最喜欢的十大广告之一。

上一篇:经典营销案例 有哪些论坛营销成功的案例

下一篇:绕口令的背景图片(推广普通话手抄报绕口令)


标题:经典营销案例分析:传统领域变革成功典范精选集
地址:http://wenfangge.com.cn/xinwen/113273.html


免责声明:文芳阁软文营销平台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