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公关,政治第一,时间第二,信息第三。这个顺序应该永远记住。”一个创业公司的公关老司机说。
这是她10年职业生涯中独一无二的秘密。
我们谈了小蓝单车的推广事故,大概是压垮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
谈政治:对于初创企业的pr,不管你的企业做什么产品,对c还是对b,最重要的是踩对政策。但是在这件事情上,创始人本身就需要有政治觉悟。再忙也要看19大报告,定时看央行电话,每个月翻一翻你所在领域主管部门下发的文件。
关于时效性:无效曝光是最差曝光,以“窗口期”为核心。窗口期是指产品迭代期、融资投放期、域名变更期、政策出台期,是企业刷存在感的最佳时机。不要自恋。
谈信息:当以上两点满足时,企业输出的新闻就可能成为现场媒体关注的信息。但是,要注意不要梦见星星。一夜成名的后果往往是掉下悬崖。
当舆论对某个企业进行负面评价时,大多数情况下,公关是在为老板背黑锅。
很多企业对pr实践都有误解,以为pr就是写软文,发新闻,夸老板的光辉形象。
但是,pr们,这一刻,你们心里有没有把老板的眼睛转过去?
不肯花钱,让pr刷脸;
不擅长媒体的套路,瞎说;
我觉得我做的是颠覆宇宙;
然后搞得一塌糊涂,让pr删稿。。。。
删发,删稿还是上个世纪的操作?
需要公关教育的老板太多了。
比如昆仑万伟,因为老板在没有政治意识的情况下写了投资说明,直接影响了股价。
初创企业公共关系的边界是老板模式的边界。
前几天听一个知名公司的语重心长的话,说企业不要在200人之前设立公关部门,要集中精力打击产品。
这个观点代表了很多创业者的想法。
他们希望花钱后看不到效果就不要来找我。然后,突然有一天,觉得自己的产品好牛逼,需要马上让群众知道,马上,陆续知道。所以,花大价钱招个公关。
然后,老板们的心态就像是足协领导给国足请了外国教练,迫不及待的要冲进第二天的世界杯。
然后上面的“200人论”说。员工200人左右的企业,至少应该在B轮融资。在这个阶段,企业的商业模式已经成型,处于扩张阶段。这个时候企业超级脆弱。
在这个阶段,知道你的企业和不知道有很大的区别。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家企业的商业伙伴,怎么介绍自己的企业?别人做的第一步可能是先在百度上搜索你的企业名称。但是,前五页你还没有看到你企业的影子。对方心里会怎么想?
Pr是企业的“看门狗”。没有pr,就像一个军队在打仗,所有人都在指挥,没有人在摇旗呐喊,没有人在守卫大本营。
特别是有点到b初创企业,他们不像c企业那样直接面对客户,所以初期不用做公关。相反,to b企业实际上与对方的老板做生意,他们特别注意供应商的稳定性和声誉。一个完全未曝光的企业品牌,说服价格往往更高。
对于初创企业公关的边界和核心问题,我们给出以下九点建议:
1、老板上诉不是第一次上诉。
2.选择性发声是必须的。
3.pr不等于发新闻删稿。
4.千万不要频繁更换pr
5.不要等到企业要倒闭了,创始人才反思公关平时做的不够。
6.注意创始人个人企业品牌对企业整体企业形象的拉动。
7.公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个阶段只有一个核心目标,没有分散。
8.公关口碑的建立需要很长时间,但只需要一次面试就能毁掉。
9.最后,良好的公共关系离不开该领域的研究。希望大家都能成为公关专家。
标题:[新闻营销]创业企业公关的边界在哪里?
地址:http://wenfangge.com.cn/xinwen/34231.html
免责声明:文芳阁软文营销平台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